小脚牛仔裤配什么鞋子好看(小脚牛仔裤女)
2023-09-24 20:55:12
2015年12月16日
2015年12月16日,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来到了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张店镇的博山陶瓷文化园。这里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比如陶瓷展厅、陶瓷工艺品厅、陶瓷体验馆等等。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陶瓷展厅,里面陈列着各种各样的陶瓷制品,有的造型精美,有的色彩艳丽,有的工艺精湛,让人目不暇接。其次是陶瓷体验馆,里面有很多关于陶瓷的知识,比如什么是釉下彩、什么是釉上彩、什么是高温烧制等等。
2015年12月16日,西安中学学生林嘉文出版了一本名为《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的历史著作。
一个年仅17岁的高中生,能在历史领域取得如此不凡的成就,令无数人刮目相看。
母校西安中学也十分以这个学生为傲。
在林嘉文的新书出版座谈会上,校领导对着镜头侃侃而谈:“我们将以林嘉文为教研案例进行研究,让更多‘林嘉文’式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短短两个月后,这个天资聪颖、前途无量的孩子从高楼一跃而下,以最决绝惨烈的方式,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林嘉文出生于1998年。
按照常人的眼光来看,他的童年富足而幸福。
林的母亲、外公外婆、祖父都是教师,父亲从事法律工作,是典型的书香门第。
优越宽松的家庭环境带给他最大的影响就是对知识的渴求。在很小的时候,林嘉文就对历史展现出了非同寻常的兴趣。他经常搬个小板凳,坐在电视机前等着当年红极一时的电视节目《百家讲坛》播出,直到节目播完为止。
开明的父母亲对儿子的兴趣爱好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林嘉文曾在一篇文章中如此回忆,“父母舍得花钱买书,只要我想买,他们都会答应。”
无论多昂贵的古籍,只要儿子想要,他们连眼皮都不会眨一下,家里各个角落都堆满了藏书。
从初中开始,林嘉文就把历史学当成了自己的理想专业,尤其对西夏史和宋史研究最兴趣。
他被分到了重点班,成绩优异,在同龄人中显得很突出。
在同学们眼里,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男孩聪慧早熟,在学业上游刃有余,甚至优秀得有些不合群。许多崇拜他的同学,直接称呼为“林老师”。
但是反感他的同学也大有人在。
一位和林嘉文同班的学生曾回忆:“很多人不喜欢他的高傲,不喜欢他的不爱打扫卫生。”
2013年,15岁的林嘉文出版了人生第一本著作——《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
为了不耽误学习,他基本把将寒暑假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书上。
这本书洋洋洒洒数十万字,从道家政治的角度重新解读了文景之治,是难得一见兼具专业性和通俗性的历史读物。
2015年12月,林嘉文又出版了第二本史学专著——《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
在新书出版座谈会上,这个容貌略显稚嫩的年轻作者一口气做了半小时的演讲。
现场来了不少媒体,西安中学还特别邀请了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裕民教授、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贾连港博士等历史学者。
面对记者和镜头时,林嘉文显得胸有成竹、应对自如。阳光开朗、成熟健谈,是在场记者对他最深刻的印象。
山西大学历史所副所长李裕民教授特别为林嘉文的新书作序。
李裕民和林嘉文相识于2015年7月,两人是难得的忘年之交。
在李教授眼里,这个孩子的天赋实在难得,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甚至多次盛赞林嘉文为“解放以后最年轻的具有学术研究能力的作者”。
2016年大年初五,林嘉文特地上门给李裕民教授拜年。告别前,他还从李教授那里借走了一本历史书籍。
2月19日,林嘉文来李家还书。
李裕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是他和这位“小朋友”最后一次相见。
四天后,噩耗传来——林嘉文跳楼自杀了。
此时距离高考,仅剩下105天。
在旁人看来,林嘉文是个实打实的天才少年,他的人生繁花似锦、轰轰烈烈,未来更是一片光明。
然而在荣耀背后,一只看不见的“黑手”,早已在暗暗狠狠掐住了林嘉文的命脉——他患上了抑郁症,每天都要依靠安眠药才能入睡。
抑郁症的病因过于复杂,时至今日医学界也没能给出一个确切的说法。
对于林嘉文因何患病,人们已经不得而知,但是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和去世前的遗言来看,年少成名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实早在出版第一本书之时,林嘉本就提出“拒绝配合出版方和学校的任何宣传,并要求隐瞒年龄、不要炒作”。
学术对他来说,是兴趣所在,而非博取舆论焦点的手段,更不是“走红赚钱”的工具。
早慧的林嘉文早就意识到了媒体是把“双刃剑”,他极度害怕自己成为那个“被捧杀”的对象。
他曾说:“如今的社会,很多人不太欢迎别人的年少成名,大家对年少有才华的人并不看好,会顺理应当地认为其中有作假,或者想当然地料定别人会’伤仲永’。”
只可惜事与愿违,天才少年的名头打响后,各种各样的镜头接踵而来。
以至于在他出版第二本书的时候,不得不违背本心参加了学校特意举行的“出版座谈会”。
只是人们万万想不到,在座谈会上胸有成竹、意气风发的那个少年,背地里早已被抑郁症折磨得痛苦不堪。
和名气越来越大相反,看似成功的林嘉文“渐渐沉默”。
他开始“为出了书感到焦虑、害怕曝光”,“甚至随着知识的积累,越发认识到自己的无知。”
与此同时,他越来越感到自己的灵魂独孤,游离于同龄人之外,
他也曾试图向同学们伸出双手,与同龄人交上朋友,但或许是因为天性敏感,也许是因为曲高和寡,这一努力最后因失败告终。
甚至在离去前,这个善良的男孩还为此表达了道歉:“让你们为我这么一个于你们活下去无意义的人耽误了些许时光。”
学业的负担,糟糕的身体状况,对自我认知的困惑,最终导致林嘉文走上了绝路。
从事后种种来看,林嘉文的自杀并非一时冲动。早在跳楼之前,他就和自己的朋友探讨过“怎么自杀不痛苦”。
当时朋友以为他只是随便说说,就回答道:“吃安眠药。”
林嘉文却不以为然。
他说:“吃安眠药看起来不痛苦,实际上很痛苦,因为死亡过程很漫长。不像跳楼,上吊,一下子就死了。你看,人生要经历那么多痛苦,死亡前的那一下根本不算什么。”
也许在很早以前,他已经规划好了离开人世的方式。
2015年12月4日,林嘉文发了一条微信:“说明书上写药的副作用是增重,结果我吃了后的副作用是每天全身又疼又困……”;
1月26日晚,他又发了一条微信:”越发不明白自己这么拼是为什么,如果说是为自己,那只能说是为拼而拼。“
这大概是他留在这个世界最后的挣扎和困惑。
2016年2月23日,是学校开学日。
当天,林嘉文正常到校上课,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
当晚11时左右,他给一位相熟的老师发了封邮件后,在家中纵身跃下,当场死亡。
他在遗书里说:“未来对我太没有吸引力了……仅就世俗的生活而言,我能想象到我能努力到的一切,也早早认清了永远不能超越的界限……”
除此之外,遗书里还留下给父母和师友的最后嘱托:
他期盼父亲能改掉坏脾气和饮食习惯,也期盼母亲能振作起来,多多赚钱,以免老年无依;还对自己的老师及朋友表达了感激和歉意。
细读林嘉文的遗书,人们似乎能从字里行间找寻到他毅然决然抛弃一切的原因,那就是对整个世界满满的厌恶。
他形容自己周围的环境“很难让人有个体面的活法”,连学校都充满了浓浓的政治气息,等级分明,丝毫看不见对学生的尊重,甚至用了“鲜廉寡耻”、“官僚作风”这些极其负面的词语批判自己的母校。
很显然,对于“自由高于一切”的林嘉文来说,身边的环境早就成为了沉闷无趣的牢笼,非死亡不得解脱。
林嘉文走的平静而坦然,只留下了永远痛苦的至亲。
此事发生后,有关青少年抑郁导致悲剧的话题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到底是谁杀死了“林嘉文”?是天才的孤独和不合群,还是当今社会糟糕的教育体制?
对于林嘉文来说,追究这一切似乎已经失去了意义。
在他纵身而跃的那一刻,死亡就成了他唯一的出路,他用自己的方式获得了解脱。
在这场悲剧里,我们为一个天才少年的早逝扼腕叹息,也给予逝者本人最大的尊重和理解。
但是最可怕的,是无数个“林嘉文”,还苦苦挣扎在抑郁症的黑暗之中,看不到光明和出路。
如何看待青少年因为抑郁症走上绝路,如何让避免“林嘉文”式的悲剧再一次发生,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
参考资料
[1]西安自杀史学“奇才”林嘉文母校确认其遗言.中国青年报.2016.2.28
[2]是什么“杀”了史学奇才林嘉文 专家:悲剧须防重演.钱江晚报.2016.2.26
2023-09-24 20:55:12
2023-09-24 20:53:07
2023-09-24 20:51:02
2023-09-24 20:48:57
2023-09-24 20:46:52
2023-09-24 20:44:47
2023-09-24 20:42:42
2023-09-24 20:40:37
2023-09-24 20:38:32
2023-09-24 03:00:17
2023-09-24 02:58:12
2023-09-24 02:56:07
2023-09-24 02:54:02
2023-09-24 02:51:57
2023-09-24 02:49:52
2023-09-24 02:47:47
2023-09-24 02:45:42
2023-09-24 02:43:37
2023-09-24 02:41:32
2023-09-23 16: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