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子成婚的意思,奉子成婚是怎么回事啊
2023-08-06 21:19:19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的意思
本文目录
1.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的意思 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意思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行为端正,不用发布命令,事情也能推行得通;如果本身不端正,就是发布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出处:《论语·子路篇》
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说:“作为管理者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不用发布命令,事情也能推行得通;如果本身不端正,就是发布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扩展资料:
作为儒家思想的典型代表和儒派人物中的精英分子,孔子对统治者这一群体的关注远胜于其他。这是因为以“仁”、“爱”为中心的儒家学说要求统治者在施政的过程当中必须关心和爱护其治下的百姓,故而孔子也为统治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本章就是一例。
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当权者,更多的时候应该以身作则,依靠个人的言行和魅力来影响和感召他人,而不仅是靠发布施令。自己做得好,不用命令别人也会跟着学,如果自己做不好,即便你依靠行政强制去推行,也是没有用的。这一点,在现代管理学仍有积极意义。
《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解释: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出自春秋 孔子的《论语·子路》,《论语·子路》是出自《论语》的文章,共有30篇,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扩展资料:
《论语》后世影响
《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论语》中保留了一些人们对孔子师徒的批评讽刺,有的作了辩驳,有的没有回答。其驳议辩难部分对后世很有影响,如《答客难》等设为主客问答进行辩难的小赋,都从《论语》受到启发;其自我解嘲部分,表现了儒家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积极奋进精神的赞扬。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意思是: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共中央把“正衣冠”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之一,意在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加强自我约束、努力自我净化、实现自我完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
孔子说过“仁者爱人”,在孔子这里,还没有像孟子那样明确“仁”是仁政。仅仅是一种独立而贯通的行为标准而已,这和他一直提倡的“礼”是互为表里的。
直白的说来,孔子的说的“仁”,其实就来自于果实的“仁”,意思是说一个人,得有个核心,有了这个核心,你才能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做到“礼”。
以上就是关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的意思的全部内容,以及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2023-08-06 21:19:19
2023-08-06 21:17:14
2023-08-06 21:15:09
2023-08-06 21:13:04
2023-08-06 21:10:59
2023-08-06 21:08:55
2023-08-06 21:06:49
2023-08-06 21:04:45
2023-08-06 21:02:40
2023-08-06 21:00:35
2023-08-06 10:33:55
2023-08-06 10:31:50
2023-08-06 10:29:45
2023-08-06 10:27:40
2023-08-06 10:25:36
2023-08-06 10:23:31
2023-08-06 10:21:26
2023-08-06 10:19:21
2023-08-06 10:17:16
2023-08-06 1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