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张家人的纹身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纹上去的?网友:天生自带
2024-11-04 19:27:29
《那不勒斯四部曲》-一场关于人生的虚无
文/路人丁
断断续续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看完了这一系列书——《那不勒斯四部曲》。
每一本看得都让人心情复杂,每一段都看得让我为之担忧。一幕幕浮现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这个故事的两个女主人公,莱农和莉娜。
莱农是那种自律性特别强,堪称有一套完美的自我感情压抑机制,坚持一步步稳定的上了大学,走了出去,也当上了他们童年梦寐以求的职业——作家。
莱农更像平常的女孩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虽然不容易,但是她坚持下来了。然而莱农对自己一直不满意,觉得自己不管怎么努力都仍然在莉娜的后面,为了不被她甩在后面,甚至做了很疯狂的事。
莉娜做什么,她就做什么。一次一次想摆脱莉娜对她的影响,成为独立的自己,但从没成功过。
而莉娜属于那种天资聪慧,学什么东西都很快,虽然很早放弃了学业,但是自学能力非常强,经常让还在上学的莱农感到自卑。
莉娜其实是我们所有人羡慕的那种女孩,天生自带一种迷人又危险的魅力,语言犀利刻薄,坚持一副对谁都不低头的态度,还能折磨着人围着她团团转,大家对她是又爱又恨,也包括莱农。
虽然她一生都没有离开那不勒斯,但她脑子里充满着各种想法,疯狂又宝贵,总是让人不自觉就跟随着她,事后又感到非常自愧。非常信任莱农,说莱农是她的天才女友,其实正相反。
这两个人的一生,都充满痛苦,真正感到愉悦的时刻少之又少。每一次愉悦,都意味着要承担更严重的后果。整部书里面,充斥着女性的压力和焦虑,我从头看到尾,心里的石头一直没落下来。
他们就好像是一体的,但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在那不勒斯小镇土色背景下,充满着鲜明度和复杂性。他们也是那个时代最出众女性的代表,让人欢喜让人忧。
然后我特别想说一下里面跟他们俩都有过关系的一个男人——尼诺,一个彻彻底底的渣男。
小时候和莱农表白,被拒绝了。但是莱农一直喜欢他,喜欢了几十年。即使成为莉娜的情人,她也一直爱着他。尼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男人呢?值得两人为他如此倾倒,事实上,喜欢尼诺并与之有过关系的女性多的数不过来。
一个从小立志成为跟父亲不一样的男人的人,实际上本身和他父亲就一样,到处沾花惹草,留种留情。但是唯一和他父亲不一样的一点是,他会利用女性往上爬,结识的女性都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
他不断的表现出信任她们,喜欢与她们进行思想交流,让她们在他眼里不断的得到关注,看起来是个女权主义者,但事实上都是为了自己的野心。最后还有千百种理由告诉你,我很爱你,我会为你做一切事情,失去你我就不能活了,但是我也不会因此离开其他的所有女人。
他确实有他的魅力,让女性们为之失控,也很有才华,但他本质还是一个软弱无能离开了女人就什么都不是的混蛋渣男。然而还是会有人不断上他的道。
爱情真的是稍纵即逝的事物,让你快乐,也更痛苦。但你永远也别想抓住它。而有时它又会变成一种其他的感情,缠绕并折磨着你几十年。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得到了才知道它一文不值。
整个那不勒斯四部曲,也可以看成意大利那个时代的发展史,贫穷、阶级斗争、工人运动、资本发展、暴力、革命等充斥其中,每个人都是时代的小因子,深处于漩涡当中,面临时代和生活的各种危机和压力。有能力改变自己处境的人少之又少,大家都是环环牵制,没人能真正独立于那个环境。
全文都充斥着“索拉拉势力”,莉娜的第一任丈夫——斯特凡诺,便是其中最鲜明的牺牲品,婚前处于事业发展期,看起来那么的善解人意、有担当,放下从前的恩怨,想经营一个更好的社区,敢与索拉拉争取莉娜,并且想支持帮助莉娜制造“赛鲁罗牌”鞋子,当时给了人们一种能与索拉拉兄弟抗衡的假象。
婚后才看清残忍现实,斯特凡诺早已掉入了索拉拉的圈套,成为索拉拉的傀儡,只有莉娜看清了真相,但此时也已经身陷其中,苦不堪言。斯特凡诺的理想破碎了,最终被索拉拉夺走了一切,也没有一个好的结局。
在一个充满问题和发展中的时代,资本在不断的累积,社会阶层也开始发生变化,会衍敷出很多问题,拥有着多少金钱和权力就意味着占据多少资源,富人和穷人之间的战争,因此从未停歇。
女人的日子不好过,男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安东尼奥和弗朗科,莱农的第一任和第二任男友。
安东尼奥性格敏感温柔,很容易焦虑,但非常善良且忠诚,一直爱着莱农,知道莱农爱慕尼诺,很是伤心,因为和莱农的分手让他几近崩溃。服兵役回来后更是神情恍惚,患上恐惧症,迫于压力,去给之前饿死都不愿意向他们求助的索拉拉兄弟做事。
大丈夫能屈能伸,私下也为这两位女性朋友做了不少事,在索拉拉兄弟的指使下,后面去了德国,取了个德国老婆组建家庭,又回到那不勒斯,几近波折,最终还是摆脱了这一切,和妻儿离开那不勒斯去了德国。
而弗朗科代表的则是另一类人。富家子弟,自信,雄辩,富有激情,对未来和革命充满希望。甚至在当时很有名,备受崇拜。在大学给了莱农不少帮助,两人在一起很开心,但没能和莱农一起毕业。在经历了一系列社会事件之后,开始对未来不抱希望,并对自己的悲观失望充满自嘲,最终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一生。这一段看的让人很是难受,现实真的残忍得不行,理想随时会幻灭。
但最残忍的还是最后一册《失踪的孩子》,作者也说,这是他们两感情里最痛苦的一段。莉娜的女儿蒂娜在四岁的时候以一种谁也不知道的方式消失了,到最后也一直没找到,没有尸体,没有墓碑,没有任何可以为之悼念的,就是这样消失了。而过了很久很久,莱农才反应过来,会不会是因为当时出书拍照的那张照片,把他们两女儿弄反了。这一段很具有戏剧化的意味,命运弄人啊。就像蝴蝶效应,一个小小的举动,给莉娜造成的伤害无法估量。
两人经历了这么多,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充满痛苦,令人揪心。有些事情,是真的要身为女性才能明白的吧。
莱农一直遵循中庸之道,再加上是唯一念过这么多书的人,很受大家的欢迎和尊敬,看起来,也是里面唯一通过自身努力实现阶级跨越的人,可到最后她也只是自嘲认为“我的整个生命,只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她也承认自己一生的失败,无论是在爱情、家庭还是事业。
但我认为原本她还可以做的更好,只是更理性一点的话,和莉娜之间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故事了。关于莱农,实际就是,贫穷可以培养不屈的毅力,但也滋长敏感无知的内心,没人能独占一方养分而又不用忍受它的附加影响。她想摆脱的一切,其实早已深入骨髓。
而莉娜呢,我到现在都觉得有一种“一手好牌打的稀烂”感觉。可是仔细回味,又觉得何尝不是呢,很多时候都是造化弄人,无能为力,被紧紧束缚着,她作为当局者,并不是什么都能看得清,为此也付出过许多代价。
她很有才华,却一直挥霍,没有用在对的地方,像莱农给自己制造更好的出路,但又始终不平庸,也融入不到俗世中去,因此被所有人痛恨又嫉妒,但她永远都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因此永远都会被欣赏。
我一直在想也许她和莱农一起坚持上学呢,或者离开那不勒斯,是否最终结局又会不一样?
一切都不得而知,人生没有也许,也不像游戏可以重来,当你在某个节点做了某个选择时,其他的可能性便已经全部消失了。有可能,也正是因为她选择那不勒斯,才有这个性格鲜明又真实的莉娜。
写到这,我已经不想再继续写了,里面其实还有太多可以让我来讨论的人物和精彩片段,但越想越觉得自己写的甚为浮浅。短短几十行怎么能展现出作品本身的厚重感和深度呢。最好的方式,就是你们自己去看一遍,一千个读者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希望这个很好的作品,你们能喜欢。
完
图片来源于豆瓣
2024-11-04 19:27:29
2024-11-04 19:25:14
2024-11-04 19:23:00
2024-11-04 19:20:45
2024-11-04 19:18:30
2024-11-04 19:16:16
2024-11-04 19:14:01
2024-11-04 19:11:46
2024-11-04 19:09:32
2024-11-04 19:07:17
2024-11-04 14:21:25
2024-11-04 14:19:11
2024-11-04 14:16:56
2024-11-04 14:14:41
2024-11-04 14:12:26
2024-11-04 14:10:12
2024-11-04 14:07:57
2024-11-04 14:05:42
2024-11-04 14:03:27
2024-11-04 1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