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豆渣怎样做最好吃,生豆渣可以做什么吃的
2023-08-23 22:37:19
愚民百姓的由来,道德经中适合公司名字
本文目录
1.道德经中适合公司名字 2.黎民百姓黎民最初指的是什么人 3.秦始皇的愚民政策是干什么 4.黎民百姓的黎民最初是什么意思
自古以来,《道德经》被称为古代治国必读书之一,而老子作为道德经的代表人强调,老子是反智主义,主张实施愚民以治国,这是源于《道德经》多次有言,“绝圣弃智,民利百倍”,“非以明民,讲以愚之”,等等很多都是老子对“愚民”主张,但是有不少研究老子学说所指出,如果老子是为了巩固统治者长久稳定统治,而让人们不去学习知识,使人民没有主观意识而盲目听从统治者,那么我们对这番言论还是有待商榷。
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老子对于阶级社会是处于一个不看好的状态,而这种批评行为也包含着对统治者对人们欺压和压迫不满,并且非常明显表达了自己对当前统治这种奴役人民行为进行强烈抗议。而胡适先生就坦言,老子是中国近千年以来第一位向统治者表达强烈的不情愿意愿的“革命者”,但是这却不符合老子中,既有抗议统治者的做法,却又同时主张“愚民”,这种说法有些不合道理,于是有的学者就提出了不同观点,他们便感觉,《老子》中第六十五章“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原文极有可能是娱,“娱”字解释为“悦乐”,但后期可能被改为“愚之”,用来巩固封建统治者统治。
在比如,《老子》在书中多次赞扬,咕咕落地婴儿,因为他们是一张白纸,没有知识也没有认知,认为那是最富有生命力和最满足自然的一种状态,也是让老子十分羡慕状态。于此可见,老子所说的愚民,也许不是我们平时了解的那个意思,如果他们单纯的主张人民愚昧无知的话,那这个愚人范围太大,就连自己与之前孔孟也要愚,似乎也说不通。
黎民百姓这个词我们没少听,但是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古代人所说的“百姓”并不是因为《百家姓》,《百家姓》成书实在宋代,但是这个时候宋代,早就已经有了百家姓的称呼了,这两个的先后顺序,应该是“百姓”在前,《百家姓》在后。
我们知道了百姓这个称呼的由来非常早,但是为什么他却总是与黎民放在一起被人们所提及呢?黎民百姓的称呼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在那个时期的“黎民”跟“百姓”是分开的两个词,而它所代表的是两种人。“黎民”一次最早出现在上古时期的“九黎族”,这个九黎族就是蚩尤的后人,《山海经》中记载,在四千多年前,黄帝跟炎帝打败了蚩尤之后,蚩尤的族人就来到了炎黄部落后被称作“黎民”。所以说“黎民”代表的其实是蚩尤的后人。
而“百姓”在当时代表的就是炎黄部落的民众,但是为什么要用“百姓”这个词呢?因为当时炎帝跟黄帝的联盟其实是迫于无奈,因为当时的蚩尤实力更加强大,所以两个人被迫组成的联盟并不牢靠,在打败了蚩尤之后两个部落就同样发生了冲突,而最终胜利的一方就是黄帝,也是黄帝将两个部落统一了。
但是在当时,部落都是有氏族组成的,炎黄两个部落加起来大约有一百多个氏族,而在每个氏族之中又都有着自己的姓氏,所以炎黄部落的族人被称作了“百姓”。
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非常久远的古国,在各个时期的文化以及制度都不相同。而到了西周的时期这两个词就有了等级地位的不同,我们都知道西周时期是一个奴隶制的时期,“百姓”一词到了西周的时候就变成了贵族的象征,但是不同于它的“黎民”有的是自由身,而还有一些就是奴隶,总结来说,“黎民”跟“百姓”更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对立面。
而这种对立的在春秋末期的时候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因为土地的私有制出现了,宗族世袭制度被破坏,所以“百姓”的地位就被降低了很多,甚至在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被降到了“黎民”的行列。
也就是因此,所以“黎民百姓”组合在了一起被后世统称。但是沿用至今,“百姓”这个词至今我们都在沿用,可“黎民”单独拿出来的说话却很少用到,这其中又有着什么样的原因呢?
加强对百姓的思想控制,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群雄割据与百家争鸣造成的思想学说剧增有关,为此实行愚民政策,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秦始皇采取的政策是: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为的是使百姓变得愚蠢;毁坏著名的城邑,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去掉刀刃和箭头,用来铸成十二个金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
扩展资料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
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但是到了后期,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
“黎民”这个词是起源于几千年前的一个部落联盟“九黎族”,因为他们都以“黎”为姓氏,所以称为黎民;“百姓”是区分黎民而另取的一种称谓。而黎民的地位也比百姓的地位低一些。后来人类进步了,黎民百姓的概念逐渐模糊接近,最后变成了同义词,就是普通的人民。“黎民百姓”是在春秋后半期开始有的。
首先我们具体说一下“黎民”这个词的来历。在遥远的炎黄时期,黄河中下游有一个部落联盟叫做九黎族,当时黄帝为了统治九黎族,与炎帝合作共同打败了九黎族,从此九黎族就变成了炎黄部落的奴隶。由于他们以“黎”为姓氏,所以黄帝称他们为黎民,其实就是奴隶的代名词。
而“百姓”则代表黄帝联盟的人民,因为当时的炎黄部落已经有很多家族了,他们都是有姓氏的,所以称为“百姓”,是为了区分黎民。而黎民是没有姓氏的,也意味着百姓的身份地位比黎民更高一个级别。
经过一段时期之后,百姓更加成为了贵族的象征,而黎民则是农民、奴隶、战俘等,他们之间的阶级关系很明显。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奴隶制也不断被推翻,黎民也慢慢走向了百姓,而百姓中的一些真正的贵族也逐渐分离出去,百姓和黎民之间的身份差距越来越小,概念也越来越模糊。
到了春秋后半期就几乎完全被同化了,于是便有了“黎民百姓”的说法,其实就是代表着普通人民大众。其实“黎民”、“百姓”两个词从差异到同化是象征着人类社会从奴隶制度走向了封建制度,是人类进步的表现,到了现代,黎民百姓更加不再有三六九等之分,是代表着所有的人民群众。
以上就是关于愚民百姓的由来,道德经中适合公司名字的全部内容,以及百姓的由来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2023-08-23 22:37:19
2023-08-23 22:35:14
2023-08-23 22:33:09
2023-08-23 22:31:04
2023-08-23 22:28:59
2023-08-23 06:30:34
2023-08-23 06:28:29
2023-08-23 06:26:25
2023-08-23 06:24:20
2023-08-23 06:22:15
2023-08-22 19:55:39
2023-08-22 19:53:34
2023-08-22 19:51:29
2023-08-22 19:49:25
2023-08-22 19:47:20
2023-08-22 19:45:15
2023-08-22 19:43:10
2023-08-22 19:41:05
2023-08-22 19:39:00
2023-08-22 19: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