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晒孩子开学“账单” 一部手机花掉妈一个月工资
随着3月5日全市中小学进入开学模式,不少家长随即在朋友圈内晒出了孩子的“开学”账单。记者了解到,开学以来,为孩子消费过千元的家庭不在少数,有些家庭甚至消费过万元。
手机已成“新标配”
“孩子从寒假就说周围同学都换新手机了,自己也要换。”家住七里河路附近的刘女士称,她的儿子在市区一所重点中学读初一,平时自律能力较强,学习成绩也可以。为了激励孩子,让其更加好好学习,上周三,她便花费5000多元为儿子买了一部三星手机,“这一部手机就是我一个月的工资。”
记者采访了解到,如今像刘女士一样,选择在开学为孩子置办“新装备”的家长不在少数。一方面家长们想让孩子在新学期更加努力学习,用其进行激励。另一方面,也与现在中小学生愈发热衷于数码产品有关。济南科技市场的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近一周内陪孩子选购手机和电脑的家长很多,相比往常,平均每天能多销售出三四台电脑。“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数码产品,尤其是开学这段时期,不少家长会带孩子来买。”
那给孩子购买电脑、手机,难道不怕孩子沉迷游戏吗?上周一,家住解放路附近的宋先生花费6300元为孩子买了一部电脑,“电脑平时不会让孩子玩,只有学习或放松的时候让她使用。”宋先生称,现在孩子需要的很多知识需要在网上查,买电脑也是为了促进其学习。
购买品牌文具花费上千元
“开学前,我就更换了书包,新学期要有新气象!”去年9月刚上小学三年级的王可告诉记者,他一般半年左右便会更换一次书包,开学第二天,他还到学校附近的文具店买了新的文具盒。
记者走访我市部分中小学了解到,每到开学季,不少孩子都会选择更新自己的学习用品,学校附近的文具店生意也因此火爆。3月13日上午,记者在燕山学校中学部附近的一家文具店看到,店内有不少造型新颖、个性的学习用具,还有不少成套的文具组合和玩具化文具。“开学首周的生意确实不错,现在一些好看的书皮都卖断货了,原先每三天进一次货,现在几乎每天都要进货。”在采访中,不少文具店老板表示,除了学生自己到店内购买文具,不少家长也会到店内帮孩子购买文具,并一次性买够一学期的文具,“家长为孩子置办学习用具一般都要花费几百元,上次有家长说到商场里购买了一些品牌书包和文具,花费上千元。”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家长都会在新学期为孩子更换学习用品,“我就不鼓励孩子每学期都换文具、书包,上学期用过的文具没有坏,没必要换新的,这样可以培养孩子朴素节约的习惯。”家住历山东路附近的冯先生表示。
课外辅导班花费也不菲
“儿子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好,下半年可就要上初三了!”郝女士的儿子就读于济南甸柳第一中学,为了让孩子能考上好的高中,她给孩子报了课外辅导班,并一次性交了一学期的费用,近3000元。
据了解,目前和郝女士一样选择为孩子报辅导班的家长不在少数,且花费少则两三千元,多则六七千元。高先生的儿子今年9月上小学四年级,为了让孩子学习进步,最近他陆续给孩子报了英语班、奥数班、写作班,一学期的费用超过万元。“我周围不少同事的孩子都报了辅导班,咱也不能让孩子落下。”
此外,还有部分家长,虽然没有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但给孩子报了一些兴趣班。“为了培养女儿的艺术气质,我给她报了钢琴班;为了让她静心,我给她报了围棋班;为了让她身体健康,我给她报了羽毛球班……”
切勿攀比 孩子需要更多陪伴
对于学生们的开学“账单”,多年从事中小学教育的何在礼表示,新学期开始,家长为孩子学习进行花销是正常的,但一定要做到理性消费。
“现在不少家长之所以会为孩子开学花费千元、万元,主要是无法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并存在一定的攀比之风。”何在礼表示,在孩子的消费观念还没完全建立时,一些家长抱着“人有我有”的心态,盲目顺从孩子意愿买了一些东西,对于其学习没有太大好处。
此外,很多家长自身就有攀比心理,给孩子从小灌输了不健康的金钱观念,比如开什么车、穿什么品牌,将这种攀比意识传染给孩子。这种消费观念不仅体现在开学消费中,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对此,何在礼建议,家长们应根据家庭情况量力而行,不盲从、不攀比,当孩子索要时,要认真分析孩子是否真正需要,再决定是否购买。
“新学期开始,鼓励孩子是可以的,但没必要非得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带孩子玩,给孩子更多的陪伴,这或许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何在礼说。